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推荐使用高版本浏览器
欢迎访问兰州锦昊称重科技有限公司网站
兰州锦昊称重科技有限公司
兰州锦昊称重科技有限公司
锦昊称重科技-智能衡器提供商
热线:13893186697
栏目导航
产品分类
联系我们
  • 兰州锦昊称重科技有限公司
  • 电话:13893186697
  • 刘经理:13893186697
  • 邮箱:274476120@qq.com
  • 网址:www.lzjhcz.com
  • 兰州市七里河区瓜州路248号506

地磅“落架”后如何修复

发布于2020-07-08  访问次数:398  来源:本站

电子汽车衡“落架”是指:因各种原因造成的称重台面从传感器上脱落下来, 直接着地的现象, 简称秤台“落架”。现在电子汽车衡的使用已非常普遍, 据不完全统计, 每年“落架”的电子汽车衡大约在1%左右, 但对某使用单位来讲, 唯一在用的一台电子汽车衡秤台“落架”, 就是100%的损坏。因秤台“落架”可能造成车毁秤坏的结果, 如果不能及时找到专业维修人员进行修复, 将直接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经营。


2 产生“落架”的主要因素

造成秤台“落架”的原因主要包括:秤台纵向或横向限位的因素;上秤弯道过急的因素;车辆上秤限速的因素;秤体设计宽度不足的因素;上秤坡度太大的因素;汽车驾驶员开车技术不过硬的因素。


2.1 秤台纵向或横向限位是指:

电子汽车衡称重台面在地基内纵向因间隙太大或横向没有限位装置。一般纵向间隙 (指两端) 控制在10mm左右, 由限位螺丝进行调节, 每当季节变换的时候都应进行调整;横向限位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基坑安装的电子汽车衡, 靠两侧地基上沿限位。一种是无基坑安装的电子汽车衡, 因两侧无法限位, 只好在做地基时就考虑限位的问题, 横向限位一般是在秤台两端侧面和秤台连接处侧面加装, (例如:三节秤台中间有两个连接处, 包括两端侧面两个, 共需要8个限位装置, 每侧面4个。) 横向限位一般控制在15mm左右, 也是由限位螺丝进行调节, 当汽车衡安装完毕后一次调整到位。


2.2 上秤弯道过急是指:

是相对的过急, 因社会的发展载重车辆越来越长。在做地基时秤两端没有留足够长的平直上秤车道, 绝大多数是受地理条件限制, 形成上秤弯道相对过急。一般要求秤的台面有多长, 两端的平直上秤车道就应该留多长, 这样才不至于形成上秤弯道相对过急。


2.3 车辆上秤限速是指:

载重车辆上秤时的速度, 一般限速5km/h, 如果车辆上秤速度过快是必会造成车辆在秤台上急刹车, 产生较大的冲击力, 如果限位不好容易造成秤台“落架”。


2.4 秤体设计宽度不足:

究其原因无非是电子汽车衡的制造商为了节省成本或为了便于运输把秤体宽度设计不足;另一原因是购买电子汽车衡的用户为了省钱同时也是被制造商忽悠购得秤体设计宽度不足的秤。


2.5 上秤坡度太大一般是指:

车辆下比较陡的坡后直接上秤, 如果载重车刹车跑偏、刹车失灵, 或遇到冰雪天、路面结冰天等现象可能造成无法正常驶入秤台, 一侧车轮使出秤台, 挤压秤体, 造成秤台“落架”。


2.6

汽车驾驶员开车技术不过硬, 遇到上面1.2/1.3/1.4/1.5情况处理不正确, 会造成上秤过偏甚至车轮脱离秤台, 车辆倾斜挤压秤台, 致使秤台“落架”。


3 秤台“落架”会造成的损失

秤台落架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轻者个别传感器损坏, 严重者多个传感器损坏、车辆损坏, 如果秤房离秤太近, 还有可能造成秤房损坏;从经济方面考虑少着几千元多着上万元。


3.1 传感器损坏的几个方面:

a柱式传感器会造成传感器变形、密封处受损、连接线受损或压断。b桥上传感器会造成传感器支撑座变形、护球碗损坏、连接线受损或压断。


3.2 车辆损坏一般出现在浅基坑上按装的电

子汽车衡上, 因重车辆上秤过偏, 造成车辆一侧车轮压空, 秤台“落架”、车辆倾斜, 最终结果可能会出现短轴损坏、车厢损坏等现象。


4 秤台“落架”的修复

一旦造成秤台“落架”, 现场将是十分难看的, 有时候惨不忍睹, 这时作为电子汽车衡的使用方首先考虑的是联系生产厂家或专业维修人员, 有的时候找不到生产厂家或联系不到专业维修人员, 就是联系到专业维修人员因要价太高无法承受, 本厂 (公司) 又有维修人员, 可以考虑本厂 (公司) 自己修复, 无论请求专业人员修复还是本厂 (公司) 修复, 都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4.1 修复“落架”秤必要的准备:

3-5吨铲车 (或叉车) 一台, 是为了吊起秤台或移动秤台用的;10吨千斤顶2个, 是为了平衡升起一秤台端面用的;必要的维修工具;数字万用表、50w电烙铁、焊锡丝、防水胶带 (胶布) 等是为了因秤台落架造成传感器线破损、短路、断路检查连接用的;必要的秤台支撑物 (枕木、Φ200mm×300mm的厚壁圆钢管、长300mm钢轨、或其它钢质材料、砖块等) 根据秤台节数定多少, 一节秤需要4个点的支撑物, 两节秤需要6个点的支撑物, 三节秤需要8个点的支撑物。


4.2 修复过程:

升秤台→移动秤台→逐一检查传感器→清理秤台下面→安装传感器→传感器就位后的检查及调整→调角差→秤量调试。特别注意:升秤台和移动秤台顺序不能变, 否则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4.2.1升秤台, 先将秤台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用千斤顶一端面一端面升起, 并逐一取出秤台下的传感器, 垫上 (放在传感器附近的地方) 准备好的秤台支撑物。


4.2.2移动秤台, 用铲车 (或叉车) 将秤台推或拉, 将秤台移至正常的安装位置。


4.2.3检查传感器受损情况, 看传感器整体是否变形, 柱式传感器密封是否完好, 如果密封损坏传感器将无法使用, 需更新;桥式传感器球碗是否损坏, 可以将旧传感器上的球碗换上, 如果没有则需更新;传感器连接线是否有断路、短路、破损等现象, 如果从传感器根部断线, 则需更新, 应特别注意:更换个别传感器时最好与生产秤的厂家联系, 看原秤上是否安装的特制传感器, 如果是特制传感器则应向秤的生产厂家购买, 如果大部分 (如6只传感器需要换4只) 传感器需要更新, 就全部将传感器更新, 则可在市场上进行购置。其它地方的断路、短路、破损等现象均可修复, 对断路需重新连接的线应进行焊接, 并用防水胶布扎好。


4.2.4清理秤台下面, 需将秤台下面的杂物, 泥土进行清理, 特别是安装传感器位置要彻底清理, 清理时要查看传感器垫板是否还可使用, 如果腐蚀或变形严重应更新。


4.2.5安装传感器, 应从秤的一端开始两侧同时安装, 逐一安装至另一端, 如需秤台轻微位移, 可将传感器下方向位移方向倾斜, 但是一次不能位移太多, 一次最多 (10~15) mm, 每安装一只传感器应将其旁边的支撑物取下, 待全部传感器安装完后, 用撬杠撬动秤台一端面, 秤台应活动自如。


4.2.6传感器就位后的检查及调整, 检查项目主要有:a、秤台就位是否在最理想状态, 如果不理想可用移动个别传感器下方位置进行调整。b、检查每个安装的传感器是否为最佳状态, 即:柱式传感器与基础和秤台是否垂直, 对于在基座上安装的桥式传感器看其钢球是否在传感器的正上方, 以及是否与秤台上的钢球碗位置相对应。如果不在最佳状态可将传感器进行轻微位移达到最佳状态。c、检查各传感器受力是否基本一致 (初步检查) , 对柱式传感器检查方法是:用手旋动传感器, 看每个传感器是否都能转动, 如果能转动是否用力基本一致。对桥式 (包括轮辐式) 传感器检查方法是:用手旋动传感器上的钢球, 看每个传感器钢球的是否都能转动, 如果能转动是否用力基本一致。对悬臂梁传感器检查方法是:用手旋动传感器下的摇摆器, 看每个传感器下的摇摆器是否都能转动, 如果能转动是否用力基本一致。如果用力相差比较大, 可在用力较轻的传感器下方加放钢板进行调整, 加放钢板时也可参考基础测量时的数据来选择加放钢板的厚度, 调整结果应该是, 能转动的传感器 (或钢球) 用力基本一致。注[1]


4.2.7调角差和秤量调试应有专业人员进行, 或参考2015《衡器》杂志第3期《电子汽车衡的安装与调试》, 本文不在叙述。


5 如何预防秤台“落架”

从以上分析产生秤台“落架”的主要因素可以得知, 预防秤台“落架”应从安装电子汽车衡的地理位置选择、地基的设计、安装调试、车辆驾驶人员技术的好坏等方面考虑。


5.1安装电子汽车衡的地理位置选择应离进厂区门口和上、下坡有一定的距离, 一般要求最短距离在两秤台长度以上, 如:秤台长18米, 那么秤的位置应该在距厂门口和上、下坡36米以上。


5.2地基的设计, 一般是深基坑上沿有圈梁;无基坑的无上沿圈梁, 只有两端有护梁;浅基坑有的有上沿有圈梁, 有的无上沿有圈梁, 上沿圈梁对防止秤台“落架”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5.3安装调试主要是指无基坑和浅基坑安装的电子汽车衡, 要注意限位装置的安装与调整, 纵向间隙控制在10mm左右, 每当季节变换的时候都应进行调整;横向间隙控制在15mm左右, 当汽车衡安装完毕后一次调整到位。


5.4车辆驾驶人员技术的好坏不好控制, 有一定的随机性, 如果有天气、路况等方面的因素影响, 也只能要求注意!注意!再注意!


6 结束语

随着安装电子汽车衡知识的普及以及安装人员的素质的提升, 汽车衡的安装逐步规范, 出现电子汽车衡落架的现象会越来越少。本文只是对汽车衡“落架”的原因、修复以及预防“落架”进行了叙述, 望对汽车衡维修专业人员或汽车衡使用单位有一定的帮助。


推荐产品
Copyright©2020 兰州锦昊称重科技有限公司
兰州市七里河区瓜州路248号506
13893186697   13893186697
技术支持:格网科技

首页

咨询

联系

栏目